首页 > 都市言情 > 白色果实

日志杂文——艺术的目的(1/8)

目录

艺术的目的

关于艺术的定义,我们在以前以有过相关描述。在此再简言概之,艺术即“所有思想的结晶”。对于文字上的转速可能与我们之前所述不大相同,但在其本意的表达上,应不会相矛盾。既以此为定义,对其艺术的目的为何,我们就可思之一二了。

艺术源于思想的结晶,而一个人的思想是有好坏之分的,那么是不是说其艺术也有好的和坏的之分?这种好坏是其反映的本质而论,并非层次的高低。这种好坏之间,是否与一个人思想的好坏简单的一一对应。进而思考艺术的目的,即为了艺术而艺术,还是为了道德而艺术,就成了一个颇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其泛泛而谈之前,我们不如先来一起思考一下,艺术所表达出的到底是什么。人类的艺术传达出的是一种必然纯洁美好吗?人类的痛苦是否无法传达出一种艺术呢?或者通过痛苦表达出来的一定是一种坏的艺术。那么,是否能通过美好表达的,就一定是一种美好而高尚的艺术呢?人类自身就不完美,为什么感觉通过人类思想而表达出来的艺术是完美的呢!这是不是有些可笑,如在简单的与一个人的整体思想连接到一起,就未免太过愚蠢了。一个人整体的思想可能是美好的,但这样一个人其创作的艺术可能是一件好的艺术,也可能是一件坏的艺术。这都是一种不同的真实反映,没有一个美好到完美的人。同样一个人的整体思想可能很丑陋,但他同样可能创作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也同样可能创作出一件坏的艺术作品,而这些都是源于人的本性,也都是人类本性最直接的,系统的,自然本态。

为了艺术而艺术是其艺术的根本,是这种自然本态的直观反应,是先于道德的艺术本质。通过艺术展现出的艺术作品在人类道德标准的修饰下,作为一个有助于自我提升的工具,则为一种人类责任。这其中包含了所有参与者,甚至于作品本身。这个过程中的一切掩饰都没有任何必要的意义。

——————(上章回复)——————

不可感知

人可感知自身和外界。人通过自我的感官感知外界,并通过外界返回信息于自我意思,并以此来定义了可感知与不可感知。没有类似于我们这个感知过程的事物,我们就称其为不可感知外界的事物。如一块岩石,我们就认为它不可感知外界。而动物之间虽感官大不相同,但却和人的感知过程类似。所以人们认为动物们是可感知外界的。这种看似简单的标准在人们看来却很有效,其中存在的舛讹常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掉。

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看时,其感知是作为整体的感知存在着。而这整体的感知并非感知的整体。也就是说在人身上有很多感知是不被其察觉的。这个现象并不新颖也不少见,只是我们很少真正深入的去思考过它。而常将其用一种“不自觉”这类模糊的词汇表达后,就将其合理化和淡忘了。这种不自觉的感知循环对人自我的影响,是否也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人的自我感官感知外界,并通过外界返回信息与自我意识。”这个过程一样简单明晰。人们对此领域的研究实在少的可怜。已有的几个研究方向也止步于起步阶段,近百年来也未有什么新的建树,由此可见那个人们理解的看似简单的感知过程,也许并非真的那么简单。

个体的感知常被整体的看待。在理解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通常也会更习惯于将其以一个整体的感知个体加以对待。而这个看似整体的感知并不完整。我们并不是在说上文那种不被察觉的感知,而是这个看似个体的人的整体感知的不完整。如它最具意义的初始阶段,那时的感知是否如人们之后的感知一样,是否会有自觉这一类的感知存在……,这一系列非常重要的信息,人们并无法获得,没有一个人可以记起三岁之前的记忆,也无法获得这份感知。虽然我们可以在物质层面上理解其原因。但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诸天长生游 万千世界之心 在斗罗大陆的快乐生涯 斗罗之聆音天使的日常 万蛊星君 晚照易晴空 隐世毒医 小师弟别浪 哈利波特之我不是天才 从古剑奇谭开始的万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