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32、咱们是一伙的呀(1/2)

目录

管理员们燥动了。

不用问了,看一看叶淇的籍贯吧,淮安山阳人,明白了吧?徽商崛起于盐事,淮盐天下十分有其三,很明显的道理。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开中法,送粮食到边关,在边关拿盐引,到盐产地兑出实物盐。

这中间有利差,然后因为大量的盐引被批出来,超过了真实的食盐产量(存疑)。久而久之,盐商们觉得这样搞成本高不划算不方便,于是弘治中的户部尚书叶淇就推动了折色法,改成用银钱来买盐引。

缺口这不是就找出来了么。

山陕的盐商为何能做起来,就是依托开中法,他们大量屯田,就地交粮食,然后就集中起大批盐引,拿到淮扬直接炒卖掉或换成食盐贩运。

然后盐引多于盐产量,各方就抢破头了,折色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

看似折色法打击了山陕盐商,可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不就是权利分配嘛,打不过也可以加入,韩文不就是老西儿在朝堂的代表嘛,以他为开端,山陕商帮成型,聚合到了一起。

然后西北的军屯也荒废了,与其在土里刨食,还不如去算计那张轻飘飘的纸片,至不济也可以直接贩盐,连税都省了。发展到后来山陕商帮更是大规模向口外走私,口外的部落更大方。

就是一场皇室、勋贵、士绅三方争夺利益的勾斗,皇室和勋贵只拿到了小份额的余盐引,豪绅直接从盐的生产入手。

开端是孝宗将历年积下来的没有兑现的长芦盐场余引一次性以每引五分的价格卖给了两个小舅子,共一百多万引的盐余。

一引两百斤,靠,五十文钱,这不是等于白送?现在都做不到这样的价格吧?

大胆些,去掉吧字!

对有实力兑现的人来说就是白送,对没实力兑现的人来说就是废纸。

也要出点力气,张氏兄弟需要雇请打手,巧取豪夺用盐引换走灶户的食盐。

灶户拿到盐引可以换回粮食,但一进一出,损失是指数级的,不减产才怪,谁都不愿干灶户了。

可是从技术上论,食盐是一直增产的呀。

工部为什么不愿意掺和盐场改造,猪八戒照镜,既没好处又得罪人,工部无法解释为什么增产了盐却少了,因为这个魔术他们也参与了一份。

任何时代技术发展都会减少劳动力需求,晒盐法明代已经有了,可盐场还是行煮盐法,古人太笨?是我们图样图森破!落后的技术可以掩盖消失的食盐。

这道数学题不简单啊,我看关键是有人想保住食盐的价格,所以不希望食盐增产。

我们假定食盐的总量相对衡定的,趋于增涨,那么不见的那些食盐不用说就是私盐了。

这是公开的秘密。

因为价格涵盖了私盐的部分,官盐产量不变或减少,则私盐的价格就守住了,这块的收入看不到。

官盐是公家的,私盐是自家的,官盐增涨了就侵占了自家的,跟海贸一个道理,怪不得士大夫整天骂与民争利呢,潜台词就是损害了他们自己。

明代张居正改革前税收体现不到银钱上,食盐是折现中的大头,银钱去了哪里的问题也破解了。

这么说韩文是要保护私盐???不是说这人很清廉吗?

看问题看归属,只看最终得利的是谁,那么所有的迷雾都破除了。

这就是号称清白传家的洪洞韩氏?

培养一个举人、进士是要成本的,读书人常年脱产,文房要钱,请名师束脩要钱,走门路要钱,朝为田舍朝,暮登天子堂只是喊口号,寒门连秀才都顶不起。

韩文号称被刘瑾罚粟罚数千石倾家荡产呢。

你信?倾家荡产之后他们家还能出那么多读书人?你看看洪洞韩氏在明清两代出了多少官老爷,还没算上炮灰的基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莽荒纪之赤芒 我写的剧本可以影响现实 神豪从刮刮乐开始 全民修炼:我的身体自己会修炼 红楼贾府 荣耀机械师 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木叶稳健王 暮夜良人 一介凡俗入圣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