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51、老朽退不休(1/2)

目录

良久,李东阳终于忍住了哀切,向刘健和谢迁抱拳道:“二公慢行,且容东阳在此置席话别,可否?”

谢迁先接受:“有何不可。”

刘健也稍霁:“阁中的最后一餐,盼望已久,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宾之,有劳了。”

思想的弯一旦转过来,刘健也一身轻松,以前怕这怕那,真到了节骨眼,又好似前途广阔,反而是这低矮的内阁值房,有一种压抑拘束之感。

谢迁也一样,怨气发泄了出来,又经过了这一转折,心下自然清明,他将这些坎坷视为刘瑾的小人行径,也就不难接受。

三人一同辞职,骂名是三个人背,李东阳独自留任,反而要背负汹汹物议,从这一点上来看,还是自己占便宜。

反正皇上自有成见,李东阳即便成了首辅,也难于施展抱负,只能当一个一团和气的糊裱匠和事佬,徒受困顿。

气氛缓和下来,不再凝重,却多了哀愁,刘谢二人是从自哀转成了哀怜,李东阳是有苦只能往肚里吞。

内阁值房还是有专门为阁臣服务的伙班,能入阁的基本上都是老年,甚至到了耄耆残年,又得经常加班加点,没有良好的后勤就等着吹唢呐吧。

李东阳掏钱,很快就置办好了一席上好的菜肴,又拿来了阁中珍藏的御酒,凑成了这顿践行宴。

平时阁务繁忙,即便是用餐也是勿勿裹腹,食不知味,现在坐下来才发现,三人已经很久没这么聚餐了。

刘健忆了起来,轻叹道:“宾之,于乔,我们似今天这样坐而论道,好像还是七八年前的事。”

既是话别,就不可能不伤感,两杯下肚,谢迁不但闹了个满脸通红,还滴落了几滴老泪。

他又尽一杯,长叹一声:“是啊,恍如昨日,不觉经年,光阴如梭,徒叹奈何。”

谢迁一边感叹着,一边环顾四周,似乎想把眼前的一切收入眼里打包带走,终于还是忍着作罢,只能和酒而吞。

谢迁是南人,喝的是黄酒,本来就不善饮,已经有些熏熏。

刘健则越喝越健,他是河南人,辣喉的杜康才称心。

可酒入愁肠却揪心,内阁里人来人往,与李、谢二人虽有些许恩恩怨怨,却也能协力办事,现在想来,这几年反而是最顺心的时候。

然而再怎么齐心协力也不如几个待宠狂悖的太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实皇权本就如此,刘健又想起了三杨时的故事,便感叹道:“人说我等三人可比肩三杨,在吾看来,实不如也。”

三杨可是有明以来治政的最高成就,谢迁和李东明没有经历过那个时候,不懂,只看着刘健等他下文。

“其时王振当道,尝与三杨公言,朝廷久劳公等,公等高年,无倦乎?东杨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西杨却说吾等衰老可择后生而任。王振走后,东杨怨西杨失言,西杨曰:彼厌我等,既出此言,必在择人。与其出片纸令某人入阁,不如及时进一二贤者,同心协力,尚有可为。”

谢迁听完悔恨道:“可惜未及时推荐贤才,悔之晚矣。”

其实谢迁举荐过吴宽,还因此与刘健产生分歧,现在想来,即使吴宽在,也只能跟他们一样求去,于事无补,更何况吴宽没多久就一命呜呼,真要入了阁那就是一场白忙活,看来眼界还得往更年轻的后辈探。

于是谢迁又强调:“不仅要荐贤才,还得是年富力强的俊才方可。”

刘健向李东阳拱手:“宾之留守主持却是幸事,宾之与年青俊杰相善,望者景从,且勉之,徐徐图之,吾代先皇和列列臣工向宾之致意,辛苦了。”

这是托付,李东阳无法躲,只能生受,但他的心里却凉凉的,今日人托我,他年吾与谁?

一顿苦酒,各分东西,李东阳回到家门口才突然想起今天的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莽荒纪之赤芒 我写的剧本可以影响现实 神豪从刮刮乐开始 全民修炼:我的身体自己会修炼 红楼贾府 荣耀机械师 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木叶稳健王 暮夜良人 一介凡俗入圣超神